2022鹽水津之竹創藝教室
活動名稱 時間 地點 參與對象 津之竹創藝教室- 傳統復古小炮城組裝體驗(一) 8月25日(四) 8:40~11:00 岸內國小 岸內國小六年級學生(6位) 津之竹創藝教室- 傳統復古小炮城組裝體驗(二) 9月13日(二) [...]
活動名稱 時間 地點 參與對象 津之竹創藝教室- 傳統復古小炮城組裝體驗(一) 8月25日(四) 8:40~11:00 岸內國小 岸內國小六年級學生(6位) 津之竹創藝教室- 傳統復古小炮城組裝體驗(二) 9月13日(二) [...]
活動內容 鹽水郊商巷弄巡禮 探訪鹽水意麵製程 漫步月津港 蔗糖手工皂製作 報名日期及費用 即日起至111年8月19日(星期五)止 人數35名 額滿為止 活動日期 [...]
活動地點 鹽水區:橋南咖啡美食館 活動日期 111年8月27&28日(星期六日) 活動摘要 培訓橋南社區旅遊中心、鹽水區觀光景點導覽服務。 推動導覽解說員,瞭解鹽水區觀光政策及資源,協助觀光推動發展。 建立社區文化觀光導覽解說行程。 活動詳細資訊請參閱海報 [...]
南臺科大教育部的「文化底蘊的在地創生與傳播─府城VS月津」USR計畫團隊,為創造神農街燈展之外的人潮,以及為計畫在神農街深耕五年做一個里程碑的轉換,日前選定親子外出活動較為頻繁的暑假期間,舉辦神農街夏季嘉年華,此活動是將原本每年暑假為期一週的神農街街區遊戲活動擴大辦理,增加走讀活動以及夜間光雕秀,吸引廣大民眾前來參加。 【南臺科大教育部的「文化底蘊的在地創生與傳播─府城VS月津」USR計畫團隊舉辦神農街夏季嘉年華,民眾於神農之子遊戲闖關成功後合影。】 以闔家大小為對象的「來老街𨑨迌-認識神農街街區遊戲」,選定從108年到今年「老街文創與再生」課程開發的「線上版的探索神農」、「掃疫大作戰」、「穿梭神農」與「神農之子」四款遊戲,從8月3日開跑後,三週內每週都安排一至二款遊戲,八天的認識神農街遊戲活動皆有民眾組隊參加,共20組民眾來神農街𨑨迌,此次認識神農街街區遊戲與以往很大不同點,除了多數是家庭親子的民眾前來體驗外,也有年輕世代的好友同學族群參與,是計畫團隊五年來經營神農街的一大突破。 【南臺科大教育部的「文化底蘊的在地創生與傳播─府城VS月津」USR計畫團隊舉辦神農街夏季嘉年華,親子組於掃疫大作戰遊戲戳戳樂之情形。】 專為中壯年與銀髮族規劃的「天欲暗來迺街-夜間神農街走讀」,此項走讀活動分成兩天,請來台南市文化協會鄭道聰創會會長主講,第一天計畫團隊帶領民眾從神農街的五條港文化會館出發,經藥王廟前鑽巷弄至海安宮、風神廟與接官亭,是「鹿耳門寄普—踏尋清代郊商的足跡」路線,第二天則走清代時期神農街的橫街(今忠孝街)一路漫步到信義街(清代老古石街),再沿著老古石街晃到兌悅門尋找二百年前老古石港重修停泊岸邊,所立的「老古石公議」界碑」,最後再往回走到佛頭港杉行街與景福祠,是「佛頭港裡鬥龍舟—從杉行街散步咾咕石街」路線。 【南臺科大教育部的「文化底蘊的在地創生與傳播─府城VS月津」USR計畫團隊舉辦神農街夏季嘉年華,年輕族群挑戰穿梭神農遊戲之情形。】 針對夜晚設計的「暗時來看秀-神農街時光廊道光雕展演」,地點設置在神農街康樂街口,主要希望來神農街的遊客能跨過康樂街,往神農街後段漫步,光雕是由數位影像創作研究課程所研發,因為要投映的是片磚牆,因此將原先彩色的今昔神農街動畫改造成黑白線雕的感覺,讓投影畫面更加清晰,營造出默片時代的歷史感,凸顯老街的氛圍。 【台南市文化協會鄭道聰創會會長(左一)於五條港文化會館前為走讀活動作開場之情形。】 南臺科技大學校長盧燈茂表示,南臺科大文化底蘊USR計畫團隊繼元宵燈展之後,結合與住民合作的BINGO大挑戰活動,在夏季八月推出嘉年華活動,參與的民眾熱烈,也創造與燈會不一樣的神農街風景,是計畫團隊深耕五年才有辦法展現的成果,期許團隊持續努力,朝聯合國SDGs文化永續目標邁進,落實南臺科大實踐永續城市的大學社會責任。 【民眾於走讀活動中認識設立風神廟與接官亭的由來之情形。】 【走讀活動安排民眾於杉行街景福祠山川門以石雕工藝讓民眾之尋寶情形。】 【南臺科大教育部的「文化底蘊的在地創生與傳播─府城VS月津」USR計畫團隊針對神農街夏季嘉年華夜晚設計的「暗時來看秀-神農街時光廊道光雕展演」。】
南臺科大教育部的「文化底蘊的在地創生與傳播─府城VS月津」USR計畫團隊,與台南市文化協會於神農街79號共創立五條港文化會館,每月推出五條港職匠與神農街住民系列講座,以及神農街食茶做物手作課程。礙於神農街街屋空間不大,能夠分享予民眾的人數有限,始與台南市政府文化局合作,日前以「藝師藝友」為主題,開設發揚文化資產傳統工藝的手作課程,並將場地移至國定古蹟赤崁樓。 【學員於赤崁樓場地剪黏的情景】 此次「藝師藝友」所開設的四項傳統工藝手作課程的內容,是源自巷弄中的廟宇裡常見的工藝。廟宇的屋頂鮮豔奪目的裝飾是「剪黏工藝」;樑柱與神像則少不了細緻的「木雕工藝」;神像頭上華美的神冠與帽子就得由巧手的「金工工藝」來完成;當然廟宇裡的桌裙、神明的衣飾都是「刺繡工藝」匠師一針一線縫製而成。開設此次課程的四位藝師皆為文化資產傳統工藝的翹楚,剪粘工藝是由師承剪黏大師陳三火,將剪黏揉合現代工法,並多次獲得如台南美展等工藝獎項的「智山傳藝」林秉賢藝師當任課程講師。木雕工藝是師承陳正雄大師,作品專以劍獅為題材,讓劍獅從傳統辟邪物走向藝術殿堂推手的黃基興藝師,來教授木雕課程。金工工藝課程則邀請強調製作的神帽要達「予以神明舒適」的原則,因此再遠都要親自量神明頭圍,經營「天冠銀帽」的蘇啟松藝師。刺繡工藝課程則由享有「府城第一繡才」美名,目前與女兒致力轉型走向精緻創意的「光彩繡莊」林玉泉藝師擔任。 【林秉賢老師在赤崁樓講解剪粘製作的方法】 課程在七月中才在五條港文化會館臉書發文推出,數天後不僅已額滿還爆量,只能開放候補名單,但仍抵擋不了民眾的熱情,最後由少壯派的剪黏林秉賢藝師於當天下午再加開一場課程,嘉惠更多喜愛傳統工藝的民眾。此次參予的學員,並非皆來自台南地區,從嘉義、屏東、高雄來的民眾大有人在,還有遠從桃園南下前來學習工藝的學童,也有外國親子家庭參與課程,更有四種課程全勤來學習傳統工藝課程的民眾,另外國小、國中學童由家長陪伴來學習的也不在少數,民眾熱烈參與的反應出乎主辦單位的預期。 【林玉泉藝師教導學員技法的情景】 南臺科大盧燈茂校長表示,此次活動雖然因近日午後常下起雷陣雨,擾亂了原定在赤崁樓場地的活動,但計畫團隊面對天候變化應變得宜,四場傳統工藝課程皆圓滿落幕,也獲得參與民眾的認同與嘉許。期待計畫團隊回應民眾的願望未來續辦相關課程,落實計畫團隊致力推廣文化資產,達成文化永續的願景。 【黃基興老師示範劍獅印章的情景】 【蘇啟峰老師示範如何製作耳環】 【外國親友家庭學習木雕的情景】 【妹妹學員戴上自己製作的耳環】 【從桃園來學習剪黏的父子】
活動地點 鹽水區:橋南咖啡美食館 活動日期 111年8月27&28日(星期六日) 活動摘要 培訓橋南社區旅遊中心、鹽水區觀光景點導覽服務。 推動導覽解說員,瞭解鹽水區觀光政策及資源,協助觀光推動發展。 建立社區文化觀光導覽解說行程。 活動詳細資訊請參閱海報 [...]
活動名稱 時間 地點 參與對象 津之竹創藝教室- 傳統復古小炮城組裝體驗(一) 8月25日(四) 8:40~11:00 岸內國小 岸內國小六年級學生(6位) 津之竹創藝教室- 傳統復古小炮城組裝體驗(二) [...]
南臺科大執行教育部「文化底蘊的在地創生與傳播─府城VS月津」USR計畫團隊,去年因疫情嚴峻本著停課不停學的精神,開發「0距離」直播系列反應不俗,日前再度開辦直播課程,希望藉由課程讓民眾對傳統民俗有更深入的了解。此次計畫團隊為因應農曆七月的到來,承接去年播映寶來香餅舖談鬼月的祭品「三色粿-餓鬼開焰口」的優質表現,今年特別推出針對府城於「七夕做十六歲」習俗的專訪,此次專訪對象為七娘媽亭禮儀用品創發店(原全豐行),來跟民眾解惑做十六歲習俗的由來與禮俗。 【今年「0距離」直播系列首播做十六歲七娘媽亭創始店片頭畫面】 位於普濟街(舊名杉行街)的百年婚喪喜慶用品店全豐行,在榮盛時期一年到頭每個月都有民俗禮儀的活動需要協助並製作用品。光是一月過年時分就要大量的製作飯春與春花,第四代董博明先生表示,南部傳統的春花非常的簡樸小巧可愛,北部就是雙層的大花,而春花是過年拜神明使用,都要兩朵花連結一起代表成雙之意,春花的製作都要用蓪草紙去染色,手捏製作而成。過年用量大繁盛期,每年七八月空閒時就要開始製作,才能應付過年需要3000朵的銷量。 【百年前「全豐」行的招牌仍掛於店內。】 到七月最忙的就是做十六歲了,做十六歲的起源在五條港,更精細的說是在五條港裡的南河港。源自清朝時郭姓族人從泉州來此當南河港的碼頭工人,當時以十六歲來區分工資,十六歲前是童工領半薪,十六歲便是成人可領全薪,為了慶祝成年可領全薪衍生而出成年禮。一開始都是在自家祭拜七娘媽,因為祭祀物品的繁瑣,約在二十年前大家統一在西羅殿舉辦,二十年前就是由董先生所籌劃做十六歲。做十六歲的祭祀物品除了胭脂水粉外,有五牲、六濕六乾、甜芋頭、油飯、肉酒、山珍海味、壽麵、一對帶尾甘蔗、紅龜、壽桃、鳥母衣等。因為做十六歲的習俗做完,就要將紅龜分送親友與鄰居,整個南勢街有很多做十六歲成年禮的家庭,產生了「南勢街郭 紅龜吐滿地血」的俗諺,就是在形容七夕當天處處可見分送的紅龜這樣的情景。至於七娘媽亭是由董先生的第一代曾祖父母專門製作廟宇習俗用品的大紙(建醮用的護法六騎等)所創發,主要是要幫七娘媽添妝是給七娘媽梳妝台的意思。七娘媽亭就看每戶人家的經濟能力,經濟優渥的會做三層高,經濟一般的七娘媽亭就只有一層樓。在家做十六歲成年禮的流程,先把所有祭祀物品擺好後開始祭拜,感謝鳥母以往的保護,從今天起離開鳥母宮成年了。之後由家人將七娘媽亭抬高,男孩子就是由外面往裡面鑽七娘媽亭三圈,女孩子將來要出嫁就由裡面往外面鑽三圈。 【標示著營業項目今已無店名的百年老店外觀】 南臺科大校長盧燈茂表示,文化底蘊USR神農街團隊,去年的「IN水仙宮市場說故事」精彩老行業介紹叫好叫座,才能在今年疫情仍嚴峻時,繼續推廣講座課程。想知道發源於五條港做十六歲成年禮的詳細細節,歡迎大家上五條港文化會館臉書觀看課程,將會對民俗禮儀知識有滿滿的收穫。 【第四代董博明先生介紹過年祭神用的春花與製作方法】 【做十六歲成年禮需要的供品之一胭脂水粉】 【董博明先生說明做十六歲時使用七娘媽亭的儀式內容之直播畫面】 【做十六歲時給七娘媽添妝的七娘媽亭】 【觀看「府城做十六歲七娘媽亭創始店」直播影片的網址掃碼】
南臺科大執行教育部「文化底蘊的在地創生與傳播─府城VS月津」USR計畫團隊,在疫情穩定後適逢暑假,日前與住戶聯手推出夏季神農街Bingo連線大挑戰活動,希望藉此活動讓民眾在挑戰中不僅有闖關連線的樂趣,也能輕鬆了解神農街的歷史文化,並與店家住戶互動,發掘以往遊客所不知道的神農街。 【夏季神農街Bingo連線大挑戰開跑當天店家集合神農街口的大合照】 夏季神農街Bingo連線大挑戰籌劃三個多月,因參與店家踴躍推出25宮格連線挑戰,民眾可視自己的興趣、體力與時間挑戰一條到十二條連線。與一般集章活動不同的是,25宮格包含了四種類型玩法,第一種是店家,有21 家店家參與,範圍從水仙宮市場到藥王廟與和平街上,每家店主會出最想讓遊客認識的資訊題,遊客進入店裡做互動過關後可獲得集章一枚。第二種是廟宇,主要讓遊客認識鎮守神農街前中後的水仙宮、金華府與藥王廟。第三種是掃碼答答樂,由南臺科大學生與計畫團隊歷經四年為28棟神農街老屋作田調、採訪,製作成動圖的老屋故事掃碼且安裝在老屋前,因此遊客到五條港文化會館索取掃碼答答樂題目後,就可自行依題目到老屋前掃碼找答案。第四種是遊戲走讀,只要參加認識神農街的街區遊戲,或神農街的夜間走讀活動就可得到集章一枚。 【Bingo連線大挑戰的25宮格集章冊正反面-1】 Bingo大挑戰活動是由神農街的住民團結凝聚共識所舉辦的活動,獎項也是由參與的住戶店家熱情的提供,因此獎項琳瑯滿目極其多元也別出於其他集章活動,都是店家的特色產品,只有來神農街才能夠擁有的地方性獎品。此外更獲得台灣歷史博物館、南科考古館與黑橋牌企業的戎館的支持,紛紛贊助門票與產品,讓獎品總數高達400個以上,將分別於8月17日與9月3日舉行抽獎。住戶與店家們為了招待來神農街參與挑戰的遊客們,也紛紛端出來店禮,讓整個活動有食閣有掠又充滿知識性,營造每位遊客虎年美好的夏季回憶。 【Bingo連線大挑戰的25宮格集章冊正反面-2】 南臺科大盧燈茂校長表示,南臺科大文化底蘊USR團隊深耕神農街,獲住民的信任與支持,在去年籌辦虎年神農街花燈展與住民的共識會議裡,了解住民希望在燈展之餘的暑假也能召集大家共辦活動,因此首次舉辦的Bingo大挑戰活動,能獲住民的支持順利舉辦,兌現南臺科大對神農街住民的承諾,值得嘉許。歡迎民眾7月30日到8月31日,來神農街向參與店家索取集章冊,挑戰神農街Bingo25宮格連線活動,創造屬於自己美麗的夏季印記。 【參與民眾挑戰掃碼答答樂的情景】 【參與民眾過關獲得集章一枚的情景】 【挑戰連線民眾與店家互動的景】 【掛於參與店家(五條港行號)前的連線挑戰資訊板】
今夏最盛大的神農街活動明天開跑啦!總共21間店家、3間廟宇將與五條港文化會館攜手合作,推出 25宮格的趣味集中活動,讓前來參加的民眾可以有吃有玩又能抽獎! 小預告:連滿12條線者,可抽最大獎項為神農街民宿免費住一晚 (詳細抽獎辦法於明日公告) 活動流程 1. 活動日期:7/30(六)— 8/31(三) 挑戰步驟 1. 活動期間內至五條港文化會館或參與集章活動之店家索取 「bingo挑戰卡」,開始挑戰連線 2. [...]